趙奢由稅官變身名將的歷史鏡鑒
鼓吹“外行領導不了內行”核心是搞“精英政治”
無論“反右”,還是改開,右派和公知精英反對“泥腿子”當家作主,大放厥詞中最響亮的,就是“外行領導不了內行”。可趙奢由基層稅務員,一步提拔為國家稅務局長,能做到賦稅公平國庫充實;又由稅務局長被“金壇拜將”,統兵大破秦軍,還躋身戰國八大著名將領,這該給現世今生一點什么啟示?。
1.趙奢鐵腕收租。趙惠文王時,趙奢初做趙國的田部吏(征收田賦的小官),收租稅,執法無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趙奢依法處置,殺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的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趙勝發怒,要殺趙奢,趙奢說道:“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白話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在縱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么國法就會削弱;國法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各國就會進兵侵犯;各國進兵侵犯,趙國就不能存在,那您還怎么保持現在這樣的富貴呢?像您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么全國上下就會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國家就強盛;國家強盛,趙國統治就鞏固了,您作為國君的親族,難道會被天下人輕視嗎?”
2.趙勝破格舉賢。這里作為趙奢秉公收租剛正不阿固然可嘉,但作為平原君趙勝聽了這番道理,不僅從諫如流,還認為趙奢很賢能,他不仗勢欺人,更不計私怨,秉公破格向趙王介紹舉薦。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趙奢得到平原君的薦擢,被任命為治理全國賦稅的總管。由基層稅務員一步干到國家稅務局長,趙奢不負厚望,他管理全國的賦稅后,國家賦稅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實。
3.趙王金壇拜將。秦國進攻韓國,軍隊駐扎閼與。趙惠文王召見主將廉頗問策: “可以去援救嗎?”回答:“道路遠,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援救。”又召見副將樂乘問計,樂乘與廉頗見解一致。又召見“稅務局局長”趙奢問解,趙奢回答:“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只老鼠在洞里爭斗,哪個勇猛哪個得勝。”
趙王便拜將趙奢出征救援閼與,趙奢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驕傲輕敵,爾后出其不意發動攻擊,搶先占領要地,大獲全勝,使秦國東向兼并,兵鋒受挫。趙奢也成比肩廉頗的趙國名將,戰國時期八大著名將領之一。
4.給今生現世的四點鏡鑒。趙奢傳奇性的“征租”“拜帥”,該讓人品味點什么?
鏡鑒之一:稅官的楷模。趙奢作為一個征收田賦,都沒芝麻粒大的小官,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為執行公平稅收,竟不畏皇親國戚、名門豪強,不惜殺“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看看:連趙王之弟平原君的大管家都殺了,這種秉公收租,剛正不阿,鐵腕無情,尤其,還能義正言辭的教育平原君,這不值得當今的稅務官員和其它執法官員效法?
鏡鑒之二:富豪的圭臬。趙王之弟平原君趙勝,是鐵桿的皇親國戚,在諸多公子中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就憑這能養幾千門客,無疑是富家豪強。但能認真聽取一個小小的稅務員教導,不耍大牌牛叉,不是十分難得?當今,中國有比美國還多的,世界第一多的億萬富豪,如此多的富豪權貴,不應該學習平原君的明白事理嗎?又有多少億萬富豪能明白這個事理?
鏡鑒之三:舉賢的佳話。平原君不僅從諫如流,奉公守法,不計私怨,還不拘一格地積極舉賢。而趙惠文王舉賢任能,也真將一個稅務員直接提拔為國家稅務局長,而用對了一個人,真做到了賦稅公平,百姓富裕,國庫充實。當今的人事制度改革,不需要汲取點平原君的舉賢不避仇嗎?
鏡鑒之四:外行的神奇。“兵者,國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兵者,詭道也!”一個收稅的,一個帶兵打仗的,這兩個角色個性鮮明,似乎涇渭分明。可趙惠文王就不拘泥內行外行,任命賦稅總管趙奢為帥,趙奢不僅大敗秦軍,還躋身“戰國八大名將”。
從1957年右派向黨進攻,到改開公知精英大放厥詞,有一個共同的論調,就是“外行領導不了內行”,核心就是反對工農當家作主,就是將工農分子全部趕出國家政權和上層建筑,他們得逞了嗎?他們搞成“精英政治”了嗎?趙惠文王咋能搞外行領導內行,竟然讓稅官領兵打仗?趙奢又如何從稅官變身名將?當今的選賢任能,不需要學習趙惠文王?
有句名言:軍事原則和政治原則是一致的;有句俗語:隔行不隔理。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外行內行是可以轉化的。我們應該尊重專業知識,但鼓吹“外行不能領導內行”,關鍵在于爭奪領導權。“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的鏡鑒,需要經常擦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z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