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搞過多少次調查研究,講過多少次調查研究問題,恐怕是一個難以統計和回答的問題。但是我們有根據作這樣的判斷: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內對調查研究提倡最力、下功夫最多,并且形成一整套調查研究理論的杰出領袖。
我們且不說他在指揮千軍萬馬取得輝煌勝利的歷次戰役戰斗中,搞過多少調查研究;也不說他在國際國內風云變幻中,依靠調查研究作出過多少科學決策;僅就他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親自所做的農村調查來說,也稱得上蔚為大觀。
大革命時期,他做過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調查;土地革命時期,先后做過寧岡、永新調查,尋烏、興國調查以及長岡鄉、才溪鄉調查。此外,還有東塘、木口村等處的零星調查。
前面7個縣的調查報告在戰爭環境下丟失了,毛澤東為之十分惋惜。其他一些調查報告,除當時沒有找到的《尋烏調查》外,毛澤東將它們編入了1941年在延安出版的《農村調查》一書,作為延安整風時干部閱讀的重要文獻之一。
1929年 12月的古田會議后,毛澤東、朱德指揮紅四軍回師贛南,分兵發動群眾,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形成了比較鞏固的贛南根據地。1930年5月,紅四軍攻克尋烏縣城,并在這里停留了一個月的時間,分散到尋烏及附近各縣發動群眾。
有這樣一段相對安定的時間,對毛澤東來說太珍貴了。他抓住這個機會,在中共尋烏縣委書記古柏協助下,接連開了十多天座談會,進行社會調查。
這是他以前從沒有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而且通過對尋烏的調查,即可對贛南、閩西的基本情況有大致的了解,因為“尋烏這個縣,介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明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
參加調查會的有一部分尋烏縣的區鄉干部,另外還有一個窮秀才,一個破產了的商會會長,一個在知縣衙門管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共11人。
這十多天的辛勤工作換來了豐碩的調研成果,毛澤東寫成了一篇共5章39節長達8萬多字的《尋烏調查》。
從這個調查報告涉及的內容看,毛澤東對尋烏的調查相當全面,包括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風貌、水陸交通、土特產品、商業往來、商品種類、貨物流向、稅收制度、人口成份、土地關系、階級狀況、剝削方式、土地斗爭,等等。
尋烏調查對中國共產黨形成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地革命既是農村土地的重新分配,也是農村社會關系的重新調整,革命本身意味著各階級、階層政治經濟地位的變化,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正確地劃分農村的階級階層。
這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而在土地革命中出現“左”的偏差,往往首先是在階級成份的劃分上,將一些人的成份作了拔高,結果擴大了打擊面,縮小了依靠和團結對象。
后來,毛澤東曾這樣說:“到井岡山之后,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假如對地主一點土地也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饑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雇農一定陷入孤立。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
尋烏調查給毛澤東以很深的感觸,也使他進一步認識到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尋烏調查的同時,毛澤東寫出了他的名作《反對本本主義》(原題為《調查工作》)。這篇文章曾在紅四軍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印成小冊子,后因敵人多次“圍剿”而失傳了。
直到1957年2月,福建上杭縣茶山公社官山大隊農民賴茂基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本《調查工作》獻了出來,才使這篇重要的歷史文獻失而復得。1964年6月,《調查工作》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一書時,改題名為《反對本本主義》,人民出版社同時出版了單行本。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多年從事調查研究的經驗總結。
文章一開頭,就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
毛澤東說:“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接著闡述了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我們說馬克思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么‘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里面。”
他由此得到了一個極端重要的結論:“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那么,如何才能糾正這種本本主義?最根本的辦法——“只有向實際情況作調查”。
為了幫助那些不會進行調查研究的同志學會調查,毛澤東在文章中特地講到了調查的技術問題。他的經驗是:
——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只有這樣才能近于正確,才能抽出結論。那種不開調查會,不作討論式的調查,只憑一個人講他的經驗的方法,是容易犯錯誤的。那種只隨便問一下子,不提出中心問題在會議席上經過辯論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確的結論的。
——調查會到些什么人?以年齡說,老年人最好,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不但懂得現狀,而且明白因果。有斗爭經驗的青年人也要,因為他們有進步的思想,有銳利的觀察。以職業說,工人也要,農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識分子也要,有時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調查某個問題時,和那個問題無關的人不必在座。
——開調查會,人多好還是人少好?看調查人的指揮能力。那種善于指揮的,可以多到十幾個人或者二十幾個人。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調查人的情況決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會囿于見聞,不符合真實情況。
——要定調查綱目。綱目要事先準備,調查人按照綱目發問,會眾口說。不明了的,有疑義的,提起辯論。所謂“調查綱目”,要有大綱,還要有細目。
——要親身出馬。凡擔負指導工作的人,從鄉政府主席到全國中央政府主席,從大隊長到總司令,從支部書記到總S記,一定都要親身從事社會經濟的實際調查,不能單靠書面報告,因為二者是兩回事。
——要深入。初次從事調查工作的人,要作一兩回深入的調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處地方(例如一個農村、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問題(例如糧食問題、貨幣問題)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處地方或者一個問題了,往后調查別處地方、別個問題,便容易找到門路了。
——要自己做記錄。調查不但要自己當主席,適當地指揮調查會的到會人,而且要自己做記錄,把調查的結果記下來。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既有深刻的思想、理論,又有具體的方法、程序,對于我們當下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仍然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z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