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看點
反轉:
1. 中國首次批準進口國內研發的轉基因大豆,大北農開了先河!
2. 巴斯夫與隆平高科牽手,聲稱共同開發全新“非轉基因水稻系統”
3. 拜耳開發能抗五種除草劑的新型轉基因玉米品種
4. 聯邦法官嚴厲批評拜耳的農達除草劑致癌賠償案和解提議
5. 轉基因Bt抗蟲玉米致銹斑螯蝦生存率下降
生態與食品安全:
6. 教督委: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1
中國首次批準進口國內研發的轉基因大豆,
大北農開了先河!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截圖
農業農村部6月23日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其中包括兩個新型轉基因大豆,一個是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開發的轉基因大豆,這也是中國首次批準進口國內公司研發的轉基因大豆。
大北農科技集團在2013年與阿根廷Bioceres公司簽署協議,以幫助其獲得在阿根廷生產DBN-94-6耐草銨膦(除草劑)大豆的監管許可。大北農公司官員說,阿根廷政府在2019年2月批準了這種大豆,但尚未開始種植,因為要等待中國批準。
獲得農業農村部的批準,這種轉基因大豆種子才可以在阿根廷銷售生產。
公告顯示,拜耳旗下的孟山都遠東公司所研發的抗蟲大豆MON87751也獲得批準。還延長了其他6種轉基因農作物進口的安全證書,其中包括5種轉基因玉米和另外一種轉基因大豆,這些轉基因產品由孟山都遠東公司、Cornea公司旗下陶氏農業科學公司以及先正達公司研發。
消息來源:種子天下[1]
日期:2020年06月24日
小編:侯雷
小編點評
國內批準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后在國外種植后再進口過來,這樣就沒問題了嗎?按照2016年農業部發布的“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步驟,很難說這不是在為將來批準國內種植轉基因糧食作物做鋪墊。即使拋卻國內早已“非法”泛濫的轉基因大米、轉基因玉米等等不說,目前批準的用作加工原料可“間接食用”的轉基因作物,不少也可直接烹飪食用。現在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了轉基因作物的巨大危害[2],為何我們國家還要繼續推進呢?而你,面對轉基因食品的兇猛來襲,還要繼續做“小白鼠”嗎?
2
巴斯夫與隆平高科牽手
聲稱共同開發全新“非轉基因水稻系統”
圖片來源:巴斯夫中國網站
6月30日,全球農化巨頭巴斯夫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和國內種業龍頭隆平高科及荃銀高科[4]共同開發適用于中國市場的全新非轉基因水稻系統,據稱此水稻系統將有助于中國種植者提升農業生產力,提升產量及作物品質。
根據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種子和性狀業務全球戰略市場副總裁約翰遜·布萊恩特(Jonathan Bryant),此舉“將進一步拓展巴斯夫發展中的種子和性狀業務”。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大中華區負責人王翔也指出“巴斯夫全新的農業戰略將聚焦亞洲水稻種植者,這次合作也正是巴斯夫踐行該戰略的又一例證。”
隆平高科副總裁馬德華博士表示:“隆平高科攜手合作伙伴,旨在進一步共享資源、共同開發新技術,以期更好地為耕者牟利和造福。”荃銀高科副總經理江三橋評論道:“我們希望將公司在種子和育種領域的專長與巴斯夫在作物保護領域的技術強強聯合。……從過去一年來的合作所取得的進展來看,這將是一個讓整個行業為之興奮的創舉。”
中國是全球領先的水稻生產大國,也是全球范圍內農業技術應用的最大市場之一,越來越多的種植者嘗試應用先進技術來提升生產力,推動種植的可持續性。巴斯夫每年在農業技術的研發投入接近9億歐元,致力于實現在亞洲,尤其是中國提升市場份額的目標。
消息來源:巴斯夫中國網站[3]
日期:2020年6月30日
作者:馬存宇
小編點評
巴斯夫聲稱的“非轉基因水稻系統”值得大家關注。首先,巴斯夫是全球農化巨頭,生產范圍包括轉基因作物;其次,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已成為中國雜交稻種市場最大的公司。人民食物主權網站曾報道過隆平高科擬募資17億用于轉基因品種研發、種子加工生產線新建、南繁科研基地等五大項目的新聞(點擊獲取詳情 )。同樣,荃銀高科也是農業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補助企業。所以這些公司之間在“非轉基因水稻系統”的合作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我們將拭目以待。
3
拜耳開發能抗五種
除草劑的新型轉基因玉米品種
圖片來源:北美農藥行動網絡
近日,美國農業部(USDA)正考慮批準拜耳(Bayer)研發的新型轉基因玉米品種(MON 87429),該品種能同時耐受五種除草劑,包括2,4-滴(2,4-D)、喹禾靈(quizalofop)和草銨膦(glufosinate),以及使用最為廣泛的草甘膦(glyphosate)和麥草畏(dicamba)。該玉米品種計劃在未來10年的中后期在全美推廣[5]。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來環保組織和農化專家的質疑[6]。
全國農場聯會、農藥行動網絡、地球之友三家組織聯合提交了一份由33296人共同簽署請愿書表示反對[7]。北美農藥行動網絡(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PAN)科學家稱,拜耳研發轉基因玉米作物并要求農業部批準的行為表示拜耳并不想改變其化學密集型商業生產模式。然而,雖然雜草專家認為非化學方法才是控制雜草的有效途徑,但過去幾十年除草劑在全美的高強度廣泛使用以及近30年轉基因作物的推行,越來越多的雜草對除草劑產生代謝抗性,導致雜草內部機制將除草劑代謝為無毒物質而無法控制雜草。對此,愛荷華州立大學雜草科學教授羅伯特·哈茨勒(Robert Hartlzer)表示,拜耳這項新技術“并不是一次大型革命,而是事態發展的必然結果”。他警告道,新一代技術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不能根除雜草對除草劑的抗性,因為雜草會很快產生抗性,而新技術根本趕不上新抗性。
消息來源:世界農化網;USRTK;
北美農藥行動網絡;人民食物主權;
趙斌科學網博客;《歐洲環境科學》
日期:2020年7月2日
編譯:Susan
小編點評
近幾年來,拜耳官司纏身,在多起疑似除草劑漂移致癌和傷害周邊作物訴訟案中敗訴。就在今年6月24日,拜耳為解決數千起有關其除草劑農達(Roundup)可能致癌的訴訟,將支付超過100億美元的理賠金[8](點擊獲取詳情)。
即使這樣,拜耳仍熱衷于開發新型轉基因品種,可想而知,這背后商業利潤會有多高。在美國,類似于拜耳這種耐受除草劑轉基因種子和農藥捆綁銷售經營模式已逐漸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由于雜草的抗藥性不斷加強,使得農化公司不斷開發新型除草劑,迫使種植者不斷購買[9]。也就是說,耐受除草劑作物的推廣必將帶來除草劑使用量的大幅增加[10]。如,自1996年抗草甘膦作物推廣以來,截止2014年,全球每年草甘膦的使用量增加了15倍[11],超過一半以上的草甘膦被用配套的抗草甘膦作物。2016年推出抗麥草畏作物之后,2017年麥草畏的使用量翻了一番,從不到1000萬磅增加到近2000萬磅。
對此,農化專家給出的建議是逐步降低除草劑在田間的用量,但具體能不能做到,真的很難說。
4
聯邦法官嚴厲批評拜耳的
農達除草劑致癌賠償案和解提議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6月24日,拜耳 (Bayer) /孟山都同意支付高達109億美元賠償金,用來解決近10萬起與農達(Roundup)致癌有關的法律訴訟,并制定了處理未來可能提交的案件中的計劃。其中88-96億美元將用于支付現有的75%的訴訟和解,但是,代表另外2萬多起訴訟的律師表示,他們不同意與拜耳和解,這些訴訟將會繼續在法院體系中進行。
在處理未來案件的計劃中,拜耳表示,它正在與一小部分原告的律師合作,這些原告的律師將收取超過1.5億美元的費用,以換取他們同意在四年內“停頓”立案。拜耳還計劃以12.5億美元來解決未來潛在的訴訟。這一部分獨立于上述主要協議之外的另一個集體和解協議,也有待法院批準。
拜耳的擬議中提出計劃建立一個由五名成員組成的中立“科學小組”,以幫助評估草甘膦是否引發癌癥,已經引發癌癥的最低劑量。拜耳采取這種做法是希望讓經過挑選的科學家來決定農達草甘膦是否會導致非霍奇金淋巴癌,而不是由陪審團來做決定。根據此協議,拜耳將與參與協議的律師共同選擇五名科學家組成“中立、獨立”的專家組;如果不能就人選達成一致,則由雙方各出兩人,再由這四名科學家決定第五名人選。而在此前的聯邦多區農達訴訟中作過專家證人的科學家都不允許入選,與他們就這一問題有過交流的科學家也不許參與。如果未來小組能證明農達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那么該類成員將被禁止提出此類訴訟和索賠。
7月6日,法官Vince Chhabria向加利福尼亞地方法院提交的文件中對拜耳提出了嚴厲的批評。Chhabria表示對擬議中和解的適當性和公正性表示懷疑,打算暫時不批準此協議。
Chhabria質疑的原因是,“如果允許此類研究,潛在的受害者和索償者是否會同意受到科學小組達成的裁決的約束。” 而且在隨時都在發展變化的科學領域,如何針對所有未來情況去相信一個有偏見的科學家小組作出的決定?”
消息來源:USRTK[12]
日期:2020年7月12日
編譯:Jasper
5
轉基因Bt抗蟲玉米致銹斑螯蝦生存率下降
圖片來源:網絡
2014年發表于《環境污染和毒理學檔案》雜志上的美國科學家的研究[13],將銹斑螯蝦分別暴露于轉基因Bt抗蟲玉米和等基因非轉玉米共8周時間,觀測結果顯示,兩組蝦的生長狀況無統計學差異,但是暴露于Bt玉米的蝦的生存率比暴露于非轉玉米的低了31%。作者得出結論說,Bt玉米和等基因非轉玉米具有同等的營養,但是長期暴露于Bt玉米對銹斑螯蝦具有毒性作用。
轉基因科學家一直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們,轉基因Bt抗蟲作物對非標靶生物沒有影響,可獨立科學研究的結果卻一再打他們的臉。值得注意的是,實驗中所用Bt玉米轉入的是表達Cry1Ab毒蛋白的基因,這正是我國浙江農業大學開發的克螟稻中所表達的Bt毒蛋白,而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之流開發的Bt抗蟲大米所表達的則是Cry1Ab/1Ac融合毒蛋白,后者甚至兩次獲得安全證書,雖然至今尚未獲準種植。而被歐盟退回數百批次的我國的大米及米制品中檢測到的Bt毒蛋白主要就是這兩種。這樣的大米你敢吃嗎?
消息來源:Jrry86新浪博客
日期:2020年7月10日
作者:Jrry86
6
教督委: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
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圖片來源:網絡
夏日來臨,6月4日至10日一周時間內,在山東費縣、河南鄧州、江蘇泗洪和河南虞城發生了4起中小學校疑似食品安全事件,累計涉及學生數百名。這些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7月1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0年第4號預警,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高度重視學生食堂衛生管理,加強督查,防止出現食物中毒,影響學生健康,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教督委要求,一是責任強化,除食安監管部門加強建立健全食安管理體系外,要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二是管理細化,健康管理、培訓制度,采購貯存、加工配送等關鍵環節一個不能少,并落實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三是加強檢查,對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和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
在校園食品安全事件中,鄉鎮和農村學校是“重災區”。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辦學條件相對較差,不管自建食堂,還是外包配送的餐飲服務機構,其食品衛生規范程度與大中城市均有一定差距。這對食安部門和學校管理者是重大挑戰。
通知還提到要嚴查“五毛食品”“白粉”零食和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等不健康、不安全食品。“五毛食品”指單價為“五毛”左右的調味面制品(辣條)、豆制品、肉制品、水產制品、膨化食品、糖果、飲料等小食品,因其價格低廉,口感辛辣刺激,色澤艷麗,受到兒童、青少年青睞,但其可能存在高油、高糖、高鹽,或甜味劑、防腐劑、重金屬、細菌超標的問題,不利于身體健康,甚至危害生命。
消息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14]
時間:2020年7月1日
小編:KC2046
注釋:
[1]種子天下,2020年6月24日,《中國首次批準進口國內開發的轉基因大豆,大北農開了先河!》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0-06-24/doc-iirczymk8752591.shtml
[2]GM Watch,人民食物主權論壇翻譯,《轉基因十問》
http://www.shiwuzq.com/portal.php?mod=view&aid=1142
[3]巴斯夫中國網站,2020年6月30日,巴斯夫與隆平高科結成合作伙伴關系,攜手助力中國水稻種植者。
https://www.basf.com/cn/zh/media/news-releases/asia-pacific/2020/06/BASF-Longping.html
[4]荃銀高科:收到農業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政府補助資金的公告 荃銀高科 : 關于收到農業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政府補助資金http://stock.cfi.cn/p20200624000801.html
[5]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5795.htm
[6]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5853.htm
[7]http://www.panna.org/press-release/food-farm-and-environmental-groups-deliver-over-33000-signatures-opposing-new-ge-maize?utm_source=web&utm_medium=fb&utm_campaign=corporate
[8]http://www.shiwuzq.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4
[9]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641179.html
[10]https://enveurope.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12302-016-0070-0#Tab4
[11]https://usrtk.org/pesticides/glyphosate-health-concerns/
[12]https://usrtk.org/monsanto-roundup-trial-tracker-index/?mc_cid=014334a7ef&mc_eid=d30ca72881
[13]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44-014-0061-3#page-1
[1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7/t20200701_469576.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z1226)
